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

[有些事情一起知道]安樂死的另一個面向

「安樂死」, 關於這個議題,我聽過很多人會說:「人類憑甚麼決定這個動物的生死,他搞不好還想活啊?」
你也是這樣認為嗎?
每次聽到這些說法都會覺得很諷刺,若安樂死是一種決定,難道「不執行安樂死」就不是另一種人下的決定嗎?難道不用安樂死,不管是飼主或是醫生,就不用承擔相對應的責任和心理壓力嗎?
我個人認為生命這種事情一旦綁上了感性,就會沒完沒了,但這對於眼前的動物,是好的嗎? 獸醫是憑藉著科學證據做事的職業,我們無法真的與動物溝通,所以我們依靠大量的科學證據和研究結果,更加了貼近動物的狀態,用來提供飼主去了解動物現在的狀態,做出適合雙方的決定。
但……獸醫也是人,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、送走自己照顧的動物,無論是飼主還是獸醫。然而,當罹病動物的生活品質已經低於標準,是家長與動物都無法處理的狀況時,安樂死的建議,就會需要被專業且客觀的提出,讓飼主認同,這是獸醫對動物的負責。
「安樂死,是一個很重大的選擇和決定,但它絕對不應該被誤解和污名化。」
在不同的時空,安樂死,這個選項的的存在,都是合情理或是被需要的原因而存在。舉例來說:只有一定資源的野生動物救援中心,為了少數重症慢性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的動物,在餅就只有一塊的前提下,將機會和資源投入在能容易康復回歸自然的個體,絕對是必須為之的決定。
例如,這陣子的澳洲森林大火事件中:「被燒傷超級嚴重的無尾熊VS失親的幼年無尾熊?」
嚴重燒傷的成年無尾熊,每天需要承受數次清創的痛苦,清創意指每天都要打開傷口,清理受傷傷口,紗布一天要揭開數次,然後擦藥,保障消炎的藥一定會痛,請容我再提醒是「一天數次」,且無法確保,這些受傷的四肢康復的狀況就算良好,跟他們能否回復野外生活的能力,其實不一定成正比。在這種前提之下,將資源投入在幼年無尾熊,幫助他健康成長並完成野放訓練,會是更好的選擇。
這時候如果只有一個照護者,為了讓動物跟人都可以生存下來,安樂死是一種延續而非終止。
事實上,「安樂死:是一種應該被慎重考慮的一種選擇,學習認同、理解它,對獸醫和飼主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觀念。」 反過來說,若忽視動物正在承受苦痛的客觀事實,只因為飼主或照顧人自私的感情,選擇讓動物繼續受苦,那我也想提出質疑「我們憑甚麼決定繼續讓動物痛苦呢?」
by 鯨豚救援醫生 哥爾D.
特別說明:
哥爾D.是我特別找的獸醫,因為他是現役的救援野生動物的醫生,這是大家比較陌生的一種獸醫。
即便是在動物園的野型動物(擁有野生動物外型,但是可能已經數代都是人類豢養的動物)其實跟我們常接觸的犬貓醫生類似,他們有專門的野型獸醫來治療,擁有比較豐富的選擇,相對也比較少發生意外。
國內動物園的獸醫也是很勤勞再進修的唷
但是哥爾D.面對的,常常是擱淺在案的鯨豚。
請想像你在急救的病房現場,面對昏迷無法表現自己的病人,你只能透過他僅存的生命跡象來判斷,現在可以做什麼,才是對眼前這個生命最好的選擇。
「安樂死」是一種對動物也可以選擇的選項,有時候不是傷害他,是避免他活活的痛死,而活活的痛死或是慢慢的窒息到死,或是脫水到死,這是這些大型海洋哺乳在擱淺的時候,很常面對的問題。
更枉論接下是否有足夠的空間收容,或是如何讓他們回復健康到野放,也在台灣野放成功的機率不到一成,而世界相關的收容單位也是差不多,甚至特定機構收容到特定的鯨種,因為考量該種類很容易受驚而嚇死,在評估後通常會選擇安樂死(我當初聽到也是嚇到),但是我們聽到的時候的痛,跟那些擱淺的動物夥伴在那個時刻的痛,誰比較痛呢?
照片是弓頭鯨,哥爾D.喜歡的鯨魚,只生活在北極,資訊很少,也許離人遠一點,對鯨魚是最好的。
圖片來源:NOAA / National Ocean Service photo(CC BY-NC 2.0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春花媽宇宙藥輪課*藥輪 全體系應用 四日班* 課程說明

藥輪是來自北美古老的動物訊息,透過天地來傳遞給我們的祝福。 周繞在你我的時間也是藥輪。古老的印地安民族透過出生日期,定位出每一個生命與動物的關係,並且隨著每一個人長大,給予更多的動物指導、讓人學習與環境共處。 那~我們需要為什麼要學藥輪呢? 如果你是想要釐清自己與動物的關係,也想...